简体版 繁体版 设为首页 加为收藏

  网站首页 财经快讯 今日湖北 1+8城市圈 天南海北孝感人 孝感商人 大楚商 大晋商 大粤商
当前位置:首页>>市县纵横>>孝南>>正文
相互辉映两后湖

作者:未知 来源:孝南网 发布时间:19-01-04 10:03:09 阅读次数:  

—孝感后湖以及与之贯通的汉口后湖的历史记忆

按:如今武汉市的后湖横跨汉口北方位的东西湖、硚口、江汉、江岸等区的广阔地域;孝感的后湖所占老城区的面积宽阔,但她们均属于古云梦泽的地理历史文化范畴,都是云梦泽薮的河流或湖泊残迹的水面,且自古直至清代民初两湖水面是经过澴河府河相互贯通的。正是因为如此,两湖所具有的厚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是相互辉映的,值得互相借鉴。这亦是作为副中心城市的孝感,与武汉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榫接的重要元素。故此,孝感后湖与汉口后湖的厚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文化积淀,迫切需要清理,有序整合。除此以外,该文对于武汉、孝感两市实行河长制,建立河、湖档案亦有一定的作用。这些便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初心。

  孝感与之毗邻的汉口各有一座湖,即孝感后湖与汉口后湖。昔日这两座后湖不仅是相互贯通的,而且其所具有的厚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是相互辉映的,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

  孝感后湖原名西湖,《光绪孝感县志》载:西湖在县治西北约1里,面积有数十顷。明代“后湖广二里,袤五六里”因其风景可与杭州西湖媲美,故又名西湖。(见《明代罗勉撰《重修后湖记》。)“春夏水泛,流光潋滟,远岫映带,亦佳胜地。”位于县城西大门的西湖桥,建于东沟通澴河西与后湖相贯通的西壕沟(西护城河)上,使后湖与澴河为一体。西湖桥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(1439年),重建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。明月楼是横跨东北两层飞檐楼阁建筑。西湖桥西(现杨家湾),便是传说中的西湖村。孝感县城原是一个小村集。赵匡胤未登基时,曾南下漫游自襄阳沿驿道至孝感西湖村。该村村民以酿酒为业,经营酒馆。他们以水质优良的澴河水及本地良种粮作物为原料,所酿造的酒质优良,这便是后来的名播遐迩的澴酒。五代时,朝廷严禁民间酿酒,酒馆纷纷歇业。赵匡胤在一家村舍借宿,向房东索酒饮。这家老妪将私酿的陈年澴酒给他饮,他认为这是他平生从未饮过的美酒。他登基后的第二年,即将县治由紫资砦迁至位于澴河东畔的一个小集市,后称为澴河镇。不久又敕命“特宽(孝感)西湖酒禁,乃置万户酒馆。”后来他又特地巡幸孝感城,便留下了后来建筑的西湖桥东头明月楼前“帝子停骖”及西门城旁“宋太祖沽酒处”石碑古迹。在明月楼把酒临风,眺望后湖湖光春夏景色,远处北畔凌烟堂仿佛披上了朦胧的面纱;近处东畔巍峨矗立的大土阁、白骨塔在氤氲中模糊可见。护城河清澄澄的流水在桥下静静淌着,沿岸翠绿垂柳像披在一袭长长的乳白的纱里;岸西绿树环抱的西湖湾掩映在弥漫雾气中。河滩、湖畔、田塍边燕子花碎红如缬。再向护城河入口处跳望:澴河西码头樯帆林立,笼罩在蒙蒙迷雾中。沿明月楼下众多的酒馆糟坊两边并列,直至西门城口。清代直至民初,著名的糟坊达七家之多。酒馆前立有形状如马的特殊招记,有“帝子停骖”的含义;标志前楷书“闻香下马”及“澴酒”二字,招记后书有“知味停车”,这些形象幌招与孝感金西门“一言堂”堂匾广告,形成了孝感独特的招牌广告文化。每家酒馆大门前摆有露天八仙桌八套,坐满了过往商族及船帮脚夫,饮这澴酒佳酿,在如画的景色中,天风振袖,雁鸟长鸣,芳樽唯恐浅,仿佛在仙境。故而“西湖酒馆”遂成“澴川八景”之一。入城便是濒临澴河的西门内(外)正街,因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人文景观,外地客商纷纷在此投资开行,使这条街名商巨贾云集行业齐全,成为全城的商业中心,故有“金西门”之称。

  由此可见:后湖是孝感“八景之一”西湖酒馆的所有地,不仅风景秀丽,又是宋太祖二次巡幸之地,亦有众多的人文古迹,为孝感民众游乐的“亦佳胜地”,而且亦蕴含有厚重的“码头文化”及“商业文化”,故此其所具有厚重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含金量,极大地提升了孝感西湖知名度。

  汉口现在的后湖是上起舵落口,下至丹水池和堤角,原后湖长堤以北的一片广阔的地域的泛称。武汉的地形像丫字形,左边粗重的一笔代表长江,右上角轻轻的一画代表汉水,武昌在长江南岸,汉水在长江北岸,形成对峙,汉阳在长江和汉水之间的夹角里,可以形象地表示武汉三镇的三足鼎立之势。现在的后湖是古代的一段废襄河形成的。《汉口丛谈》云:“废襄河离汉口北岸十里许,即古汉水正道,久淤。夏秋水涨名潇湘湖,或曰后湖。春涸草生,名黄花地。”明末清代直至民初。那里曾是著名的游乐之地。“游后襄河二百年,平芜十里望茫然。”明成化初年,在汉阳县西郭师口之上,汉水冲决旧河道笔直向东而流,从龟山之北注入长江。汉口入江口之北形成新的汉口,便形成了武汉三镇的三足鼎立之势。历史上,后湖洪汛年年威胁汉口商市,于是明崇祯年间,就在镇后筑了一道袁公堤。所谓后湖,就是镇后之湖,在袁公之堤外。袁公堤后来形成了一条堤街,也就是今天的长堤街。当年袁公堤沿堤还有条小河取名玉带河,是筑堤取土形成的人工河。玉带河上下有一些桥可以通往堤外。昔日堤外荒河一片,后来居民丛聚,渐渐形成街市。再北面就是黄花地,兼有寺庙观,如天都庵、大观音阁、雷祖殿、三元殿等,大会馆、公所、茶楼、酒肆点缀其间。这些景点及街市的形成与布局,与孝感后湖的景点的形成与街市布局大致相同。

  清同治三年(1864年)汉口城墙建成。城墙自汉水与玉带河交汇的小硚口(即现在的硚口),再沿玉带河北至堤上街(长堤街口),再又沿着玉带河东至府河与长江交汇的武通口汇入长江,全长11里。城墙门开有玉带门、居仁门、循礼门、大智门等八处城门。城墙北为后湖,南为汉正街,最早叫正街。《汉正街市场志》称:明清时汉正街从小硚口到集家稼嘴便形成了大大小小30多个码头,在清初就渐次形成了所谓“八码头临一带河”的局面。明万历年间,汉口被定为湖广诸省漕粮交兑和楚商行盐总口岸,这两项把汉正街一线水码头搞得轰轰烈烈,带动了汉口经济的发展。明清以降,直至近代,四方货物无不以汉口为寄留分配之所。汉正街渐次形成粮、盐、棉、茶、油、纸、药材及广货杂货八大行。汉口素有八大行之说。所谓八大行,行行都是大宗买卖,行行都离不开码头。

  孝感城墙建于明代,与后湖紧邻的西城门,又与澴河相贯通的护城河为紧邻,后湖南又与素有“金西门”誉称的大、小码头为邻。孝感既是湖北的北大门,也是中南与中原各省货物交流的必经之地。贯穿孝感南北的澴河又与府河汇合,府河又与长江、汉口互通,构成了孝感在地理上的优势。孝感“金西门”码头又是“楚米济江浙以及府庄布的集散地。故此西门大、小码头西至河口,东至护城河入口沿岸帆墙如林,入夜桅灯似星。”著名的商号集中于“金西门”。

|<< << < 1 2 3 > >> >>|

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 微软IE6以上浏览器 鄂ICP备12007857号-1
 主管:孝感经济文化网编辑部
主办:孝感环川文化传媒
协办单位:孝感市华鑫铁路物资贸易有限公司 湖北桥港模板工程有限公司 承办:孝感环川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
编辑部地址:孝感市城站路原市委大院 电话:0712-2856136